根据《史记》记载,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击败了商朝的庞大军队。尽管商军人数多达七十万,周军仍凭借约三万人的兵力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商军溃败,周军紧追其后,直指商都朝歌。商纣王得知军队战败后,急忙登上鹿台,披上了所有的宝玉,最后在火中自焚,死于非命。
周武王攻占商都后,亲自前往商纣王自焚的地方,站在车上向商纣王的尸体射了三箭,然后下车用剑刺击商纣王的遗体。接着,他拿起黄钺斩下商纣王的头,并将其挂在大白旗上。除此之外,周武王还发现了商纣王两位小妾的尸体,她们因绝望而上吊自杀。周武王再次亲自射箭、用剑刺击、用玄钺砍下她们的首级,并将她们的头悬挂在小白旗上。做完这一切后,周武王才离开商都,回到了自己的军中。
展开剩余72%从这些行为来看,周武王的举动显得异常残酷,似乎并无必要。这种做法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难道仅仅是为了报仇,还是别有深意?
在探讨周武王这些行为的动机之前,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他发动伐纣之战的背景。周武王在进攻商朝前,联合了所有愿意参与的诸侯,并发表了一篇讨伐檄文《太誓》。檄文中,周武王指责商纣王听信妻妾的谗言,违背天命,伤害贤臣,废弃先祖的音乐,以取悦于自己的妃子。他宣称自己是天命的执行者,誓言要为百姓伸张正义,讨伐商纣王。
在先秦时期,天命思想深深影响着战争的合法性。古人通过甲骨文占卜来揣测天意,许多大事都认为是上天的安排。周武王正是依靠这种天命的观念,通过这场战争来获取合法性。在他看来,商纣王已经违背了天意,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而周武王则是上天选中的执行者。
此外,《泰誓》中的文字也显示,商纣王的罪恶程度已远超过夏桀,夏桀曾因无道被成汤所废,而商纣王则同样违背了天意,伤害了善良的臣子,肆意残暴。这一系列对比表明,周武王的讨伐之战不仅是为了正义,也是对上天意志的响应。
从这些背景来看,周武王在击败商纣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实际上是象征性地标志着战争的最终胜利。射箭、用剑刺击和用钺砍首级,都是一种仪式化的战争行为。周武王通过这些动作,宣告了商朝的灭亡,宣布自己的胜利。
钺是一种古代礼仪兵器,类似于斧头,但更多用于祭祀和礼仪场合,而非实际战斗。使用钺砍下商纣王的头,象征着周武王以正义之力击败了邪恶的统治者。黄钺和玄钺代表了不同的等级,黄钺象征着最高的权力,专属于君王,而玄钺则稍微低一等级,象征着较低的地位。通过使用不同的钺砍下商纣王和其妃子的首级,周武王同时也表达了等级和权力的区别。
第二天,周武王命令清理战后的道路,并举行祭祀仪式。仪式庄重而复杂,士兵、官员们按照严格的礼仪参与其中,最终进行分封,以奖励那些为战斗胜利做出贡献的功臣。仪式结束后,周武王返回了周朝的都城丰镐,商朝正式灭亡,周朝的统治开始。
通过这些行为,周武王不仅是在执行上天的旨意,也通过一系列象征性的仪式,展示了自己的权力和合法性。这些仪式虽然看似残酷,但却是当时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一部分,体现了古代对战争与胜利的独特理解。
发布于:天津市佳成网配资-配资公司排行榜-配资官网-配资门户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