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酬金制” 物业又成了行业和业主圈的热门话题,各大媒体都在讨论。作为干了多年物业的人,我们也一直在关注这个模式 —— 它的出发点确实好,想靠透明化解决业主和物业之间的不信任,让双方关系更稳定。但说实话,从实际操作层面看,这事儿远没听起来那么简单。
先跟大家捋捋:酬金制和咱们一直用的包干制不一样,核心是“钱归业主,物业拿酬金”。预收的物业费是业主的钱,我们物业只按合同约定的比例或固定数额拿服务费,剩下的钱全花在小区服务上,最后剩了还是不够了,都归业主承担或享有。按理说,这种模式该能让业主放心,可实际落地时,却常常走样,甚至还不如包干制顺手。今天就从咱们物业的角度,聊聊酬金制那些事儿。
一、酬金制为啥突然“火” 了?但真的 “透明” 吗?
不少人觉得酬金制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透明”—— 每笔钱花在哪,业主都能看见。可我们接触过不少实行酬金制的小区,发现 “看得清楚” 往往是个假象,业主就算看到了账目,也未必能看懂里面的门道。
展开剩余82%就说深圳泰华锦绣城小区吧,2021 年从包干制改成酬金制的时候,业主和业委会都挺高兴,觉得终于能管住钱了。结果三年下来,小区反而欠了我们同行 188 万,平均每户业主得补 3500 多块。更无奈的是,直到物业撤场,业主和业委会才知道欠了这么多钱。你说这 “透明”,到底透明在了哪?
还有人被酬金制的“结余归业主、超支共担” 吸引,眼里只盯着 “结余”,自动忽略了 “超支”。可实际上,能真正结余的小区少得可怜。对我们物业来说,酬金制下我们只拿固定酬金,小区运营成本高低跟我们的收益没关系,可人工成本年年涨、小区设备一年比一年老,成本肯定会往上走。业主一开始以为能省钱,最后发现花的钱比包干制还多,心里难免有落差。
二、酬金制看着美,为啥落地就“变味”?
很多小区的酬金制最后变成了“假酬金、真包干”,不是我们物业想糊弄,而是有太多现实问题绕不开 —— 最核心的就是业委会的专业能力跟不上,还有政府层面没出台明确的运营指引,资金监管也没跟上。
酬金制需要业委会能管预算、做决算、懂审计,可大多数业委会成员都是兼职的,没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没那么多时间。就像泰华锦绣城那个案例,三年里小区的资金基本是“物业自己报、自己算”,业委会管不过来,最后钱花超了都不知道。我们物业想配合也没办法,毕竟账目得业委会审核确认,他们看不懂,我们再解释也没用。
还有业主参与度的问题。酬金制需要业主经常参与小区事务,比如讨论年度预算、审核支出明细,可现在大家工作都忙,很少有人能抽出时间管这些事。最后就变成我们物业单方面提交账目,业主要么不看,要么看了也提不出有效意见,所谓的“共治共享”,其实还是物业在单打独斗。
说句实在的,酬金制要想做好,得业委会有能力、政府有细则、业主愿参与,少了哪一环都不行。不然最后就是“穿新鞋走老路”,甚至比包干制还乱 —— 毕竟包干制下,我们物业还得自己控制成本,酬金制下要是没人管,成本很容易失控。
三、酬金制能让业主主动缴费吗?我们的经验是:难!
不少业委会觉得改成酬金制,业主看到钱花得透明,就会主动交物业费。但根据我们接触的小区来看,这想法有点太乐观了—— 酬金制不仅解决不了业主不缴费的问题,反而可能给了某些业主拒缴的借口。
包干制下,业主不缴费常说“服务不达标”;到了酬金制,理由就变成了 “成本算得不清楚”“我没享受到这笔支出的服务”。可实际上,酬金制的成本是小区的共同开销,比如保洁、安保、设备维护,这些都是全体业主共享的服务,没法拆分成 “谁用了谁缴费”。但有些业主就是转不过这个弯,觉得没直接用到的钱,就不该交。
更头疼的是“搭便车” 的心理。不管是包干制还是酬金制,总有业主觉得 “别人交了我就不用交,照样能享受服务”。酬金制下,这种心理反而更明显 —— 他们会觉得 “我不缴费,只是没承担成本,物业的酬金又不少拿”,所以更不愿意交。
而且,业委会对拒缴业主没什么好办法。业主说“成本有问题”,业委会没能力证明账目没问题;想催收,又没强制权限,最后只能不了了之。我们物业这边,酬金是按合同拿的,可要是业主普遍不缴费,运营资金跟不上,服务就得打折,最后业主更不满意,陷入恶性循环。
广东佛山龙湾华府小区就是个例子,实行酬金制后,物业费收缴率没涨多少。业委会想把公共收益补到维修资金里,还得特意说明“没交物业费的业主不能享受补贴”,可就算这样,还是有业主不交,我们物业夹在中间,工作特别难推进。
四、资金监管是大难题:比物业管钱更让人担心的,是没人能管好钱
现在还有种声音,说“让业委会收钱,资金就安全了”。作为物业人,我们真的得泼盆冷水:业委会连正规的组织身份都没有,没税务登记证,手里却可能握着几百万、上千万的物业费,真的比物业更靠谱吗?
有人说“可以开共管账户”,可除了北京、深圳这些一线城市有立法推动,其他地方连共管账户的影子都没有。就算是北京、深圳,也没出台详细的操作指引 —— 账户怎么开?钱怎么存?支出怎么审批?信息怎么公开?全是空白。实际操作中,资金流转的漏洞特别多。
还是说佛山龙湾华府,他们业委会用了个叫“透明社区” 的小程序管资金,结果我们同行一查,这个小程序的股东是有破产债务纠纷的民间平台。现在市面上这种业主自治管理的 APP 有上千款,大多是商业化的,万一平台跑路了、钱没了,谁来负责?业主找业委会,业委会说自己没责任,最后还得是我们物业背锅?
说真的,推广酬金制,最急需的不是喊口号,而是国家和地方出台能落地的指引文件,明确业委会的定位(比如有没有法人资格)、资金监管的具体流程,还有官方的管理工具。不然盲目推广,只会出更多问题:业委会接不住这么大的责任,我们物业和业委会的职责、风险分不清,最后新矛盾比旧矛盾还多。
现在还有各种“变种酬金制” 冒出来,因为没有统一标准,怎么操作全看小区自己定,将来肯定会出更多乱子。
最后想说:酬金制是好方向,但不能急着“一刀切”
平心而论,我们不反对酬金制—— 它的方向是对的,要是能真正落地,对业主、对物业都是好事。可理想归理想,现实是:现在很多小区的自治意识还没建立起来,业委会专业能力不够,法律制度也有空白,盲目推酬金制,只会适得其反。
作为物业,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稳步推进”:先有明确的政策细则,再帮业委会提升专业能力,慢慢培养业主的参与意识,等条件成熟了再推广。而不是现在这样,一哄而上搞酬金制,最后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物业和业主一起买单。
酬金制能不能成为物业行业的“良药”,还得看后续的制度建设和实际操作。至少现在,我们觉得还没到大面积推广的时候 —— 与其追求 “看起来很美” 的模式,不如先把现有的服务做好,把和业主的沟通做透,这才是更实在的事。
#物业管理 #物业服务 #物业
发布于:河南省佳成网配资-配资公司排行榜-配资官网-配资门户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