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位经济学家近期对比了第一次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的应对与现在第二次冷战中美国针对中国的策略,指出了两者间的巨大差异。他认为,虽然时至今日的美国在经济和基础设施方面都显得更为强大,但与上世纪50年代那种理所当然的自信相比,现在的美国展现出了一种深深的焦虑与不安。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现如今的美国似乎正处于一种“垂死挣扎”的状态,尽管看似强大,但内心却充满了不确定性。
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的创始人及总裁罗伯·阿特金森,在今年的《纽约时报》中发表了一篇颇具洞察力的文章。他指出,在中国的政权思维上,经济利益的追求实际上是次要的,真正的首要目标是削弱美国的经济力量,以便为中国争夺世界第一的地位铺平道路。他深入分析了这一思维方式,认为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芬太尼在美国成为了导致大量过量吸食的罪魁祸首。尽管芬太尼在中国原本是一种合法的处方药且极少出现吸食过量的情况,但美国却把这一问题转嫁到中国身上,甚至在中国已应美国要求禁售芬太尼的背景下,仍不遗余力地将责任推给中国。
长期以来,作为一个主导全球的国家,美国的霸权主义思维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扭曲和异化,难以回归。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人需要深入研究美国人的心理和性格变迁。如今要想击败美国,仅有外在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用一种更为超然的视角来审视其内心的桎梏和脆弱。因此,我认为美国的霸权主义实际上反映了一种懒惰与自卑,而与中国人以勤奋和自信为核心的价值观形成了鲜明对比。
展开剩余52%近日,央视新闻披露了白宫针对多所被指责未能有效制止校园反犹太主义的大学,欲出台罚款措施的消息。其中,哈佛大学面临数亿美元的索赔作为联邦资金支持的交换条件。这一政策延续自特朗普政府,7月24日与哥伦比亚大学达成协议,后者同意在三年内支付2亿美元,以解决其涉嫌违反相关规定的指控。然而,特朗普政府并没有注入新的研究资金,反而采取了削减联邦基础研究资金的策略,这似乎与艾森豪威尔时代面临苏联“斯普特尼克时刻”选择积极参与全球竞争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特朗普政府应对中国威胁的策略更多地体现在筑墙、设立贸易壁垒,以及发起关税战争等方面,而不是采取开放的态度。美国的造船产业产能大约仅有中国的二百三十分之一,甚至连韩国的造船能力都无法比拟。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还寄希望于通过保护主义来拯救整个行业,这无异于用隔绝世界的方法来试图复兴一个已经平庸的产业。
在某些中国媒体上,仍有人在高调称颂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胜利,声称美国在全球掠夺资源。这其实是美国落入焦虑与退缩的标志。今天,我们对美国的看法,该如何进行深思熟虑,其实也是对中国人的一种考验。
我曾参加过一场关于美国稳定币发行的学术研讨会,特朗普任内推动了这项金融创新。在我发言时,我分享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当我们始终保持对美国的仰视时,他们的任何政策在我们眼中都显得十分创新和充满压力。然而,当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现实,哪怕只是平视,甚至俯视的时候,便会发现他们推出的政策其实都是一种垂死挣扎。无论是“对等关税”还是稳定币的出现,都是反映了这种无奈的挣扎。
发布于:天津市佳成网配资-配资公司排行榜-配资官网-配资门户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